咨询电话:400-1393-985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研备考 > 政治 > 复习指导 > 正文

考研政治|你一定要知道的史纲干货

来源:印校园考研 | 更新时间:2020-03-18 11:40:02

近现代史 “9” 大转折点


1  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2  八七会议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撤消了陈独秀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3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红军的长征胜利


长征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转危为安。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红军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建设经验,对全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5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人民坚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6  十二月会议(杨家沟会议)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会议讨论和通过了毛泽东在会上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报告提出了党在新的形势下军事、土改、政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行动纲领和政策。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7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开始的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讨论中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8  1978中央工作会议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


“4” 大时期土地政策变迁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纲领文件


《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相对于《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一个原则性的修改,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


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分配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方法。


原因


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土地问题;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意义


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纲领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原因


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意义


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纲领文件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史称《五四指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原因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意义


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其政治觉悟和组织觉悟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3)


纲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新道路。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原因


为了恢复经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巩固政权的任务,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要求。


意义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印校园官方微信号
  • 2022全年高能班

    名师现场面对面上课辅导,上海交大出版教材辅助 完善的课程配备,公共课全方位辅导,全程监控答疑,31大专业定向,直击双一流名校
  • 2022暑期集训班

    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制集训营,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一支国内超一流名师团队。 班主任全程严格督学,精细化管理,印校园成就你的名校梦。
  • 面授课程
  • 网校课程
  • 考研集训营

热门问答

在线提问 名师回答

  • 姓名
  • 电话
  • 选择名师
  • 问题描述

考研备考

  • 专业课
  • 英语
  • 政治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