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研那年,认识了一个同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他是二战。当时他复习的状态相当不错,进展也很顺利,似乎志在必得。我一问才知道,他一战时的初试成绩就有373分,算是不低的分数了,因为当时他那个专业的初试录取分数线是340多分,但是他最终没有被录取,主要原因就是栽在了复试上。
他觉得自己初试的分数挺高,排名也挺靠前,认为肯定稳上了,复试就大意了,只是从网上看了点学校复试的经验,自己看了看专业书,便满怀信心地去复试了。结果当年复试形式变了,导师问的专业内容跨度很大,他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到,所以复试成绩几乎垫底,最终总成绩排名后,被遗憾淘汰。毕竟,研究生是差额复试的。
结果那年二战时,他初试考了385分,复试前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到报考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除了复习就是到实验室去找师兄师姐聊天,获取了第一手的复试信息,最终如愿被录取。
由此可见,初试考得好,只是完成了考研的前半程,而复试同样极其重要,切不可放松和大意。
对于复试来说,因为主要形式是面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对于复试信息的把握,比复试内容的准备,更加重要。说白了,考研初试主打的是“实力战”,而复试的主打的是“信息战”。
至于复试的内容,主要考察的是学科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还是要看导师关注的专业和方向内容。在准备复试时,对于选择的专业,基本的要求是要全面复习大学时所说的课本上的内容,做到专业内容的融会贯通,这是你今后搞科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读研后的科研之路也会很艰难,老师一定不想要这样的学生。
如果已经有中意的导师,那么一定要认真研读导师近些年发表的论文,掌握老师的科研方向特点,如果能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的,搞科研最需要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前进的能力。
总之,准备复试时,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储备之外,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与未来的师兄师姐们取得联系,当面请教他们复试时的经验,还原复试考场的情景,并了解学院导师的性格特点、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会极大地提高你复试的成功率,而这些,是你自己怎么闷头学也学不到的。